發(fā)布時(shí)間:2025-03-21
枝江融媒(記者 汪桔 申涵)暖風(fēng)輕拂,,大地回春,又到了野菜飄香的季節(jié),。在枝江,,有一種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野韭菜”的野菜備受市民青睞。近日,,記者走進(jìn)馬家店街道雙壽橋村,,探尋挖“野韭菜”的春日樂趣。
金紅珍是村里挖野菜的老手,,對這片土地上“野韭菜”的分布了如指掌,。出發(fā)前,她從墻邊拿起小鏟子和菜籃,,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走,,帶你去我的老窩子,那兒的‘野韭菜’又多又好,!”
在去往“老窩子”的路上,,金紅珍告訴記者,枝江人所說的“野韭菜”學(xué)名叫做薤白,,在其他地區(qū)也被稱作“野蔥”“小根蒜”等,,它的葉片細(xì)長,呈翠綠色,,與韭菜和小蔥有幾分相似,,卻有著獨(dú)特的辛香氣息,不僅是一道美味野菜,,還具有一定藥用價(jià)值,,有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dǎo)滯等功效,。
來到田間,,滿眼都是蓬勃的綠意。金紅珍熟練地彎下腰,,輕輕撥開草叢,,一眼就鎖定了目標(biāo)。她用小鏟子沿著根部小心翼翼地插入土中,再輕輕一撬,,一株完整的“野韭菜”就被挖了出來,。
記者學(xué)著金阿姨的樣子嘗試,可初次上手并不容易,,不是挖斷了根,,就是找不準(zhǔn)位置。金阿姨笑著耐心指導(dǎo):“挖‘野韭菜’得輕點(diǎn)兒,,順著它的生長方向,,挖深一點(diǎn),慢慢把土松開,。”在金阿姨的幫助下,,記者也漸漸掌握了技巧,不一會兒,,籃子里便裝滿了嫩綠的“野韭菜”,。
金阿姨挖“野韭菜”時(shí)十分講究,只保留大的植株,,將小的鱗莖仔細(xì)挑出,,輕輕埋回土里。“這些小的留著,,明年還能接著長。”在她眼中,,這不僅是挖野菜,,更是與自然的約定,讓這份春日美味年年延續(xù),。
回到家中,,金紅珍決定用剛挖的“野韭菜”做一道野韭菜煎雞蛋。將“野韭菜”洗凈,,切碎備用,。拿出幾個雞蛋,打入碗中,,撒上適量的鹽和調(diào)料,,用筷子攪拌均勻。鍋里倒入少許油,,待油熱后,,將蛋液緩緩倒入鍋中,瞬間,,廚房里彌漫起誘人的香氣,。隨著蛋液逐漸凝固,金阿姨熟練地將其翻面,不一會兒,,一盤金黃誘人的野韭菜煎雞蛋就出鍋了,。別看這盤菜看起來其貌不揚(yáng),嘗起來卻是別有風(fēng)味,。雞蛋的“鮮”與野韭菜的“辛”完美融合,,在舌尖碰撞,每一口都滿是春日的蓬勃生機(jī),。
一道質(zhì)樸的野韭菜煎雞蛋,,承載著枝江人的鄉(xiāng)土記憶,也是城里餐桌上的搶手貨,。在雙壽橋村,,不少老人也會趁著春日挖“野韭菜”去市場售賣,一小捆就能賣到3塊錢左右,,十分受市民歡迎,,給老人們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春日收入。
從田野到餐桌,,“野韭菜”串聯(lián)起鄉(xiāng)野的質(zhì)樸與生活的煙火,。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人們走進(jìn)田野,,收獲的不僅是鮮嫩的野菜,,更是一份春日的愜意與對生活的熱愛。
一審:趙程程
二審:潘德銘
三審:龔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