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2-24
——記“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覃曉雯
覃曉雯
在學校,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是老師的小助手、同學們的好伙伴;生活中,她尊重長輩,熱心公益,積極參加各項志愿活動。她喜歡讀書,愛好寫作,在美麗的文字里思索人生。她,就是“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枝江市一中高一(14)班的覃曉雯。
“我喜歡寫作,能寫出好的作品我感到很快樂。”覃曉雯笑著對記者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帶給更多人溫暖。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覃曉雯不到兩歲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奶奶因患病需長期服藥,隨著年齡增長,懂事的她每天獨立睡覺、洗漱、上學,學習之余擔負起照顧奶奶的重任,為奶奶做飯、洗衣、捶背、剪指甲。
覃曉雯的爺爺是當?shù)刂袑W的語文教師,受爺爺?shù)挠绊懀瑫增┳孕∠矚g閱讀、寫寫畫畫。
上小學二年級時,覃曉雯和爺爺約定,每周寫下自己的留守心語,從此開啟以寫作方式記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
覃曉雯的作文作為范文在全班進行誦讀。自那起,她積極參加各類報刊、雜志征文,并在《小學生天地》《初中生天地》等發(fā)表作品。
慢慢地,愛好閱讀、寫作的覃曉雯,也從最初寫作童話向游記、散文等文體延伸。爺爺看她愛好寫作,帶她拜訪枝江本地作家,在交流中她聽得津津有味。為培養(yǎng)曉雯的寫作思維,節(jié)假日爺爺帶她到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旅游,實地參觀從書上看到的名篇古跡。
連續(xù)6年,覃曉雯參加本地作協(xié)組織的紅色和美麗鄉(xiāng)村文學采風活動,寫下多篇表達對家鄉(xiāng)深切熱愛的作品,征文《農家書屋成為宜昌市向巷村民精神家園》發(fā)表于人民日報客戶端。
多年堅持追尋文學夢,自信陽光積極向上的她堅持用文字傳遞向上向善力量,當選枝江市少年作協(xié)副主席,并獲評省、市“新時代好少年”,獲得教育部、中國福利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頒發(fā)的第十五屆宋慶齡獎學金。目前,由覃曉雯撰寫的20多萬字的散文集《我和祖父這些年》即將付梓出版,不久將與讀者見面。
來源: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蔡昶 通訊員 周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