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3-28
枝江融媒(通訊員 孫夢媛 文塵)時至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來,。連日來,,枝江市馬家店街道永收垸村公墓,,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前往祭祀,,墓園秩序井然,,文明祭祀成風,。
然而,,回想幾年前,,村里的清明祭祀確是另一番景象。“過去辦喪事,,宴席要擺2天,,放鞭炮大幾千,吹拉彈唱樣樣不落,。不少家庭并不富裕的村民咬緊牙關也要拼規(guī)模,、比派頭。”永收垸村黨支部書記楊令說,。
近年來,,為了打破這種“潛規(guī)則”,馬家店街道立足本地實際,全力服務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實現(xiàn)6個村均成立紅白理事會,并制定《村規(guī)民約》,,建立“拉家常”議事協(xié)商機制,。通過村民自治,著力整治農村大操大辦行為,,引導村民實現(xiàn)忙時種莊稼,、閑時學文化,構筑文明新鄉(xiāng)風,,推進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3月25日下午,永收垸村組織村里黨員,、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多元力量共同探討清明節(jié)文明祭祀的相關事宜。經“拉家常”議事協(xié)商后,,紅白理事會決定提前宣傳,,防患于未然,在村里拉橫幅,、貼海報,,利用村喇叭等營造清明文明祭祀的氛圍;發(fā)動村里的志愿者到集市上檢查店鋪是否有冥紙冥幣售賣,,到村民家里宣傳網(wǎng)絡祭祀,、鮮花祭祀等更為綠色低碳的祭祀方式。
會上,,紅白理事會成員譚崇清說:“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拉家常’的方式推廣到日常,,平時與鄰里鄰方聊天時給大家提提燒紙有火災的風險,無意間也能增強文明祭祀新風尚,!”
馬家店街道一直以“拉家常”協(xié)商議事作為交流平臺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在紅白理事會的帶動下轉變村民思維,,讓文明之風不僅在街道形成“小氣候”,還盡己所能為優(yōu)化枝江市“大環(huán)境”發(fā)揮乘數(shù)效應,。
(責任編輯:鄧書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