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8-19
生在長江邊,、長于姚家港的潘曉明有著一副濃眉大眼,,印刻著武俠人物固有的沉穩(wěn)與睿智。已入不惑之年的他,將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期傾注于這片故土中,,綻放出別樣青春,,17年來一身“三寧紅”換來了一句句中肯的評價:“只要潘曉明在,復合肥生產,絕對放心,!”
始于熱愛,渾身有干不完的勁兒
2005年,,高中畢業(yè)的毛頭小子潘曉明來到三寧,,那時他不知道即將從事的磷復肥行業(yè),自2003年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扶持下,,處于歷史最好發(fā)展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2005年磷肥產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三寧公司牢牢抓住國家產業(yè)政策,大刀闊斧進行復合肥生產技術轉型升級,,磷肥廠熱火朝天,,大家伙兒干勁十足,血氣方剛的潘曉明很快融入了新團隊和新環(huán)境,。
最初接觸化工、化肥這個陌生的領域,,再加上工藝技術和設備運行不穩(wěn)定,,他每天都是在誠惶誠恐中度過。領導們看中了他身上的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鉆勁,,于是將他安排到生技科學習調度,,他珍惜寶貴的機遇,全心投入兩年便已全面掌握全套生產流程,。隨后,,被任命為復合肥車間工藝技術主管,從宏觀到微觀,,接受新的挑戰(zhàn),。
“最近氫鉀轉化反應波動太大,你想想怎么辦,?”這是車間主任交給他的第一個課題,。于是,他一邊蹲守裝置現場,,一邊找老師傅虛心請教,,畫曲線圖、研究變化規(guī)律,,尋找影響氫鉀轉化波動的各個因素,,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終于有一天,,他滿面笑容地站在車間主任面前,,拿著一疊手寫稿興奮地說道:“我找到原因和解決辦法了,。”原來,氫鉀槽反應溫度和蒸汽問題導致硫酸氫鉀質量不穩(wěn)定,,鉀肥品種及性狀又影響氯化鉀轉化率,,是源頭上出了問題。聽著他有理有據的分析,,老主任豎起了大拇指,。
忠于使命,滿腦子都是提質增效
“不僅僅是熱愛,,更多的是責任與擔當,。”潘曉明說這句話時一反往常自信,略帶羞澀,。17年來,,他從未離開過復合肥領域,深耕,、挖潛,、提質。
產品品質是制勝市場的核心,,也是他工作的重點,。“我們的硫基復合肥適用于各類土壤和各種作物,而且養(yǎng)分均勻,,濃度高,,含氯低,無公害,,顆粒均勻飽滿,,殘渣少,施用效率高,。”每當有客戶,、農民朋友到復合肥生產線實地參觀時,潘曉明總會如數家珍般展示“自家”的產品,,還會向農民朋友征集“終端用戶”的產品體驗,,尋找工藝改良的方向。
2018年在沒有行業(yè)先例參照的情況下,,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究,,利用復合肥裝置和硝酸成功生產出硝態(tài)氮≥2.0%的生態(tài)級復合肥料,填補了噴漿造粒工藝生產硝硫基復合肥的空白,,屬于國內首創(chuàng)技術,。后來,又不斷摸索工藝再調整,利用噴漿造粒裝置再次成功生產出PH值<4.0強酸性復合肥,。
因熱愛而努力,,因堅持而發(fā)光。2021年,,復合肥產品質量出現了波動,,一次檢驗養(yǎng)份合格率波動大且持續(xù)時間長。潘曉明陷入了沉思,,在技術如此成熟的今天,,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沒有自亂陣腳,,以歸零的心態(tài),,從原輔材料的規(guī)范和穩(wěn)定使用、計量設備定期校驗,、規(guī)范崗位操作三管齊下,,研究新入庫的鉀肥品種反應活性并摻兌使用,改變原來粗放,、單一的測混酸比重的方法來跟蹤混酸質量變化,,用分析檢測科學的方法監(jiān)測混酸的養(yǎng)份變化并及時對應調整,將中和各指標細化跟蹤監(jiān)測,,預見性調節(jié)改變“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被動局面。終于,,養(yǎng)份的控制,實現養(yǎng)份合格率在100%,,全年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99.91%,。
關于夢想,帶領大家繼續(xù)往前闖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與生活,,管理著300多人的潘曉明也是焦頭爛額,。那段時間,交通管制,,但是化肥是保供物資,,春播在即,肥料供應肯定不能中斷,,東拼西湊,,磨破了嘴皮、想盡一切辦法總算解決了臨時通行證,、住宿,、吃飯、倒班班次等棘手的難題,湊夠了200多人堅守崗位維持生產,。那段時間,,他每天長達20小時堅守在現場,要么與員工促膝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只有思想穩(wěn)了生產才穩(wěn),,要么及時處理生產上的各種問題,確保裝置滿負荷穩(wěn)定生產,。在三寧公司抗疫保產表彰大會,,手捧“抗疫保產先進單位”的他想起那段“封閉式”的54天抗疫保產,辛酸交織,,終生難忘,。
如何讓老裝置發(fā)揮新動能,潘曉明狠下功夫,,2016年,,他帶領團隊不斷摸索試驗,利用計劃檢修時“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技改,,通過將近三個月的試驗,,自主研發(fā)對DAP造粒機內件進行改造,開創(chuàng)了磷酸二銨雙管反工藝,,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管反料漿霧化噴頭,,改善了料漿霧化效果。
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潘曉明從未沾沾自喜,,挖潛增效是他前進的航標。2021年,,他們再次改造造粒機內件,,日產由910噸上升到1100噸,相當于年增產能6.3萬噸,,每年為公司新增效益2000萬元,,裝置檢修頻次由每月一次降低至兩三個月一次,而且通過兩次自主創(chuàng)新成功解決了二銨產品篩分精度不夠的難題,,讓磷酸二銨產品達到業(yè)內一流水平,,市場競爭力暴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就是潘曉明,用不服輸的干勁讓“老樹”不斷長出新芽,,制造出高品質的三寧肥,,助農豐收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