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8-26
8月24日
央視《24小時》遇見你報道了周延清和他的“慢娃兒”們
↓↓↓
在湖北枝江市,有這樣一家特別的包子鋪,它的主要經營者是幾個平均年齡不到27歲的“慢娃兒”,。為什么叫“慢娃兒”呢,?這是因為他們當中有的是聾啞人,有的智力發(fā)育遲緩,。
這家包子鋪還有一位特別的“編外成員”,,他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副校長周延清。在他的陪伴下,,包子鋪已經走過了五年歲月。周老師和他的“慢娃兒”們都有怎樣的故事,?
清晨7點半,,城市在陽光中漸漸喧鬧,,但走進“慢娃兒”包子鋪的操作間,,安靜卻成了主旋律。沒有任何語言交流,,每天需要制作的包子種類是用馬克筆寫到白板上的,。做好一個生坯包子,,需要和面,、壓面,、包制、發(fā)酵等十余道工序,,操作間里的3個年輕人僅憑簡單的眼神交流,,就能合力完成,不到半小時,,一板包子便被送進發(fā)酵設備中,。
只有當前廳來了客人,,包子鋪的安靜才會被短暫打破。今年30歲的柳曉婷是重度聽力殘疾,,從小摸索著學會了看口型讀唇語,,能夠與顧客進行語言溝通,,這也讓她成為包子鋪里唯一的銷售員。
包子鋪外沒有任何顯眼的標識,但慕名而來的顧客卻有不少,,有的甚至是從臨近縣市自駕一個半小時來的回頭客,。
周延清:“慢娃兒”的就業(yè)引路人
這家包子鋪是怎么開起來的呢?故事還得從“慢娃兒”們的老師——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周延清說起,。
十年前,,周延清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畢業(yè)生摸底調查中發(fā)現(xiàn),50多名畢業(yè)生只有不到10人能自食其力,,許多學生畢業(yè)后難以融入社會,。這讓周延清心里有了個結,,他下定決心要為這些“慢娃兒”做點什么。
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周延清:那一年,,走到一個孩子家里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媽媽給我遞上一杯水以后,,她什么話都沒說,蹲在我腳邊痛哭了一場。學生家長對我們那種期望的眼神,,期望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改變。
如何讓這群特殊的孩子過上正常的生活,?周延清一時也沒有什么好辦法。2018年,,在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政策支持下,枝江特殊教育學校在高中階段增設了職業(yè)教育課程,。周延清覺得機會來了,,通過走訪調查,他將職業(yè)教育的方向聚焦到“做包子”上,。
為了讓孩子們能掌握這門手藝,,43歲的周延清先開始了自己的“學藝之路”,,從本地的面點短期班學起,還在網上自己找來教學視頻摸索,,課余時間,,他吃遍了枝江市大大小小的包子鋪,,邊吃包子邊琢磨背后的門道,。
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周延清:與其說我教他們,,不如說我跟他們一起在學,,他們成千上萬次練習的肌肉記憶,,哪怕閉著眼睛下劑子,,都是一樣的,上下不超過兩克,。
漸漸地,,孩子們包包子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周的課時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看著孩子們日漸精進的手藝,,周延清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一間包子鋪,,讓他們充分練手。2019年5月,,“特愛包子鋪”在學校門口正式開業(yè)了,。
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這間包子鋪只在周二到周五營業(yè),早上4點半,,周延清和孩子們就要到店準備,和面,、調餡,、包制、售賣,,營業(yè)到9點準時關門,,回到教室上第二節(jié)課。由于經驗不足,,起步階段,,常有次品包子出現(xiàn),,可顧客們卻給了孩子們極大的包容,。
從“特愛”到“慢娃兒” 小包子大夢想
“特愛包子鋪”在枝江市有了點知名度,,盡管此前受到疫情影響,,這間包子鋪暫時停止了營業(yè),,但學生們千錘百煉的手藝,,依舊讓周延清對他們的就業(yè)充滿了信心,??僧敭厴I(yè)季到來,,現(xiàn)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由于他們大多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幾乎沒有店鋪愿意聘用這群“慢娃兒”,。
好不容易學會的手藝,,難道就要學生們這樣放棄嗎?周延清不甘心,。
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周延清:我們想到了扶持幾個學生抱團創(chuàng)業(yè),,干脆自己成立一個公司,,我們扶著他們繼續(xù)往前走,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
2022年再度開張的包子鋪改名為“慢娃兒”,,避開早點生意的快節(jié)奏,專心致志打磨速凍生坯包子,,全天銷售,。包子鋪所有權完全歸屬“慢娃兒”們,周延清是“編外顧問”,,不拿報酬,,財務由第三方專業(yè)機構代管。經過兩年多穩(wěn)扎穩(wěn)打的經營,,讓掌握了手藝的“慢娃兒”有了出師開店的勇氣,,也吸引了更多的“慢娃兒”加入包子鋪。33歲的謝毅是輕度智力障礙,,今年1月份,,經過枝江市殘聯(lián)的介紹開始學做包子,這是他輾轉找到的第五份工作了,,雖然只來了半年時間,,但謝毅的變化卻讓父親喜笑顏開。
謝毅父親 謝遠兵:他現(xiàn)在喜歡跟人溝通,,他融入社會,,我們家長是非常高興的。
雖然手眼的協(xié)調度不高,,但經過努力,,謝毅已經能夠搟出標準的包子皮了,每張皮都是中間厚,、兩邊薄,,直徑在6厘米到7厘米之間。
手指翻飛,,手中的面團一捏一揉,,只需幾秒鐘,,精巧的包子便輕松成型,,作為包子鋪里學藝時間最長的店員,,楊興鏈也是從搟皮學起,足足練習了兩年,,才真正學會包包子,。楊興鏈從小聾啞,,還有些智力障礙,,無法用語言溝通,,包子皮的厚薄與手勁的輕重,,全是靠他和周延清打著手語交流,慢慢摸索,。
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面對“慢娃兒”們的“慢”,,周延清拿出了十足的耐心,做不好沒關系,,再來一遍,。作為包子鋪的幕后軍師,,面對市場的反饋,周延清同樣拿出了十足的耐心,,不斷地調整著包子的配方,,適應顧客的需求。
在周延清和“慢娃兒”們共同的努力下,,贏得顧客青睞的包子開始批量供應枝江市的30多家餐飲門店,、食堂。每當夜幕降臨,,熱氣騰騰的“慢娃兒”包子已經成為不少餐廳的熱門主食,。有了穩(wěn)定的銷路,,“慢娃兒”們的月收入已經穩(wěn)定在平均每月4000元以上,,兩年時間,“慢娃兒”們慢慢擁有了自己賺來的積蓄與生活,。
向陽而生 慢而堅持的“慢娃兒”
慢慢學會包包子,慢慢學會自食其力,,看到這里,,真的為這群“慢娃兒”們感到開心。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周老師也對他們的未來有著更美好的期待,。
這天晚上,“慢娃兒”的孩子和家長們相約聚一聚,。趁著下午的空閑時間,,周延清特意叫上楊興鏈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為的是讓他對“錢”有概念,。
由于對“錢”沒有概念,,楊興鏈總是花些冤枉錢,不久前,幫店里采購6個辣椒,,兩塊一付成了二十一,,雖然賺的錢差不多,可他攢下的錢卻比店里的小伙伴們少了許多,。周延清意識到,,要讓他學會設定目標,也要學會“怎么花錢”,。
學會花錢,,學會攢錢,對于普通孩子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慢娃兒”來說,也得慢慢來,,這些日積月累的小改變讓“慢娃兒”們的笑容更多了,,希望更多了。
隨著周老師和“慢娃兒”們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不少殘疾人主動找到他們尋求幫助,,這兩年來,“慢娃兒”通過將身患殘疾的養(yǎng)殖戶拉入供貨體系,,為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者牽線搭橋,,已經累計幫助了20多個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個體和300多個殘疾人家庭實現(xiàn)增收。和“慢娃兒”們打了幾十年交道,,周延清說未來,,依舊要慢慢來。
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周延清:天生的殘疾我們回避不了,,雖然慢,,我們仍然堅持,堅持也是一種精神,。慢慢來,,一切美好慢慢到來。這就是我對他們的一種期望,,所有的美好都會隨著我們的慢慢努力,,都會到來的。
?來源丨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審丨閆雙雙 二審丨趙程程 三審丨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