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學生們差不多居家防疫了2個月,。在身體活動極易減少,、久坐行為可能會嚴重增加的情況下,,大家不妨檢查一下自己:腰部是否開始有了游泳圈,?是否覺得最近常常煩躁易怒,?是否整天上網、玩手機,?是否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活動筋骨了……
在抗疫戰(zhàn)爭打響半個月后,網上開始流傳“月半”兩個字,,這是否是大家長時間宅家之后最擔心的事情,?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醫(yī)師組組長周新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肥胖更容易導致病情加重,;張文宏醫(yī)生也說過,,肥胖的人一旦得肺炎,死亡率要比普通人高,。
肥胖已成現(xiàn)代“流行病”研究顯示,,從2004年到2014年,,國民全身性肥胖率增長了200%。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從4.5%上升到9.6%,,全國多所大學的學生肥胖率與超重率已超過15%,。我們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健康”。
國際調研數據表明:如果我們再不行動起來,,人類歷史上將會首次出現(xiàn)子代壽命短于父代的現(xiàn)象,,平均短5年左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正上演一場“慢”下來的比賽,,美國和英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分別下降了32%和20%,,而我國卻在半代人的時間里下降了45%。顯然,,我們是一個“慢”得最快的國家,。
身體活動水平急劇下降導致的不良后果如“蝴蝶效應”般接踵而至。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運動猝死現(xiàn)象也頻頻發(fā)生,。伏案久坐、電動代步,、手機成癮,、學業(yè)繁重等生活方式正無形中摧殘著大家的身心健康。以至于有人用“軟,、硬,、笨、暈”四個字來形容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發(fā)展現(xiàn)狀,,即骨頭軟,、關節(jié)硬、動作笨拙不協(xié)調,、平衡能力差,。
人們經歷了千萬年由猿進化成了人,而隨著“數字化”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的身體形態(tài)卻逐漸向猿“進化”,。面對這樣的“返祖”現(xiàn)象,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
運動促進健康鐘南山院士一直強調,,免疫力是當下最好的藥物。
金銀潭醫(yī)院第一位出院的患者提到,,他在出院后快速恢復的秘訣除了增加營養(yǎng)外,,體育鍛煉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事實上,人體的免疫過程就好比“奧特曼”打“小怪獸”,,各種免疫細胞是“奧特曼”,,新冠病毒則是“小怪獸”。當“奧特曼”越多越強壯時,,“小怪獸”就能越快地被消滅,,而長期參加有規(guī)律的科學體育鍛煉正是快速“生產”與“強壯”“奧特曼”的馬達。運動對疾病的預防作用是藥物無法替代的,,這已成為國際醫(yī)學研究的共識,。
科學的體育鍛煉除了能夠改善免疫系統(tǒng)外,幾乎對人體每一個系統(tǒng)都能起到激活與調節(jié)的作用,,對大腦發(fā)育與心理健康的促進也大有裨益,。研究表明,運動主要是通過刺激人體出汗來排毒,,不僅可以幫助人體排出生理上的毒,,還可以排解不良情緒等心理上的毒素。
同時,,運動還可以通過刺激人體分泌一些重要激素和神經化學物質來促進腦細胞之間建立連接,,從而促進大腦發(fā)育。在運動20分鐘后,,大腦就會被運動“點燃”并產生各種連接,。運動就像給我們的大腦裝上了不同的“開關”,低強度運動主要打開與信息加工和認知控制有關的開關,,而中大強度運動主要打開與情緒調節(jié)和緩解壓力有關的開關,。如果大家感覺近期壓力很大,不妨選擇中大強度運動,,結合力量練習和深呼吸,,大量排汗,緩解壓力,。
居家運動抗疫需科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少出門甚至不出門,積極“宅”家,是當前每個人都能作出的貢獻,。“宅”家抗疫首先需要重視的就是通過運動來“武裝”身心健康,,提高免疫力,減少生病,。
我們說,,運動對于預防疾病而言,是良藥,;對于日常健康需求而言,更是“營養(yǎng)”,。作為健康所需要的“基本營養(yǎng)”,,運動既不可或缺,,也不能過量。如果想持續(xù)獲得健康,,不僅要堅持參與運動,,更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
講到科學的體育鍛煉,,可能很多人都知道FITT原則,,這是運動的黃金原則,包括頻率,、強度,、時間與類型四個方面。為了幫助大家科學地居家運動,,我們專門制定了一個“特殊時期”的居家運動方案,,即:每日上下午各進行一次至少10分鐘中等及以上強度的正式體育鍛煉(這個10分鐘不包括熱身和放松時間),以有氧練習為主,,建議每周至少補充2次力量練習,;每次坐下來不能超過60分鐘,最好每隔40—50分鐘左右進行3—5分鐘的拉伸與有氧操等微運動,。另外,,我們不僅要自己動起來,更要帶動家人一起動起來,,每天進行1次10—15分鐘中等強度的“全家總動員”,。這是我們與家人一起非常寶貴的“親情時光”!
“中國青年”準備好了嗎“中國青年”,,這是我想說的一個關鍵詞,。在這場抗疫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90后”的年輕人,,為了搶救病人,,奔赴前線,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真正展現(xiàn)了中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魯迅曾在《新青年》中寫了這么一段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份熱,發(fā)一分光。”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國難當前,,我們的每位大學生是否都能承載“中國青年”這四字之重任,?!
17年前就奮戰(zhàn)在“非典”一線的鐘南山院士,,雖然已經84歲高齡,,一直堅持運動;在疫區(qū)忙得連軸轉的醫(yī)護人員,,每天常常需要連續(xù)工作16—18個小時……試想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堅毅的品格,,又如何能夠支撐著他們負重前行,?
毛澤東同志一直非常重視體育運動,曾提出“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也認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應當是每一位同學在學校期間首先接受的教育。正如白巖松所說:應該讓體育成為中國人的家風,,這是此時中國最需要的東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強調:“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體育又何嘗不是在五育中占據了C位呢,?
“中國青年”,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作為國之棟梁,,需要具有良好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應該是體重適宜,、體態(tài)優(yōu)美、體格強健,、體力充沛,,意志頑強、積極進取,、自尊自信,、樂觀開朗,遵守規(guī)則、誠信自律,、責任擔當和善于合作的人,。只有這樣的人,,不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發(fā)出專屬于“中國青年”的時代強音,!
疫情期間,,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名戰(zhàn)士!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學在這場新冠戰(zhàn)“疫”中,每天堅持參與體育鍛煉,,動出健康,,動出未來!以運動為匕首,,做抗疫之楷模,!以體育為武器,做新時代優(yōu)秀的“中國青年”,!
來源:武漢體育 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