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1-24
枝江融媒(通訊員 閆美玲)在蛇年新春即將來臨之際,,為解決轄區(qū)內職工家庭子女寒假“看護難”問題,同時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且富有意義的假期,,紫荊嶺社區(qū)聯(lián)合市總工會,、市共青團、市婦聯(lián)等群團力量,,精心打造的寒假愛心托管班,。1月23日,一系列豐富多彩,、獨具匠心的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愛心托管班開展,。
步入社區(qū)活動中心,只見長桌上擺滿了制作皮影戲道具的原材料:薄如蟬翼的牛皮紙,、粗細各異的竹棍,、五彩斑斕的顏料以及畫筆。在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開啟了探索皮影戲奧秘的手工之旅,。他們小心翼翼地描摹著傳統(tǒng)皮影人物輪廓,從調皮可愛的卡通人物到婀娜多姿的旦角,,每一條線條都傾注著專注與好奇,。不遠處,幾個小姑娘正為剛剛畫好的“仙女”上色,,粉色的裙擺,、翠綠的飄帶,在她們的巧手下逐漸鮮活,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紙上翩躚起舞,。
制作完成后,,真正的歡樂才剛剛開始。臨時搭起的白色幕布后方,,孩子們手持自己親手制作的皮影,,在燈光映照下,演繹起自編自導的小故事,。這邊是蹦蹦跳跳的小豬佩奇歡快地玩耍,;那邊是小仙女翩翩起舞,童趣的配音引得臺下陣陣歡笑,。原本靜止的皮影在孩子們手中有了生命,,穿越千年的光影藝術與純真爛漫的童心碰撞出奇妙火花。
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大學生志愿者方天然化身為“時光使者”,,帶著孩子們穿越歷史長河,追溯皮影戲起源于西漢,、興盛于唐宋的輝煌過往,,講述過去沒有電視電影時,皮影戲如何承載著百姓的喜怒哀樂,,走遍大江南北。孩子們圍坐一團,,眼睛睜得大大的,,聽得入神,不時舉手提問:“為啥皮影人的動作那么像真人呀,?”“以前的皮影都是用啥做的呢,?”老師一一耐心解答。
社區(qū)負責人王強看著熱鬧場景,,滿臉欣慰地說:“寒假學堂不只是托管,,更是文化傳承的課堂。希望通過皮影戲,,讓孩子們記住鄉(xiāng)愁,、愛上傳統(tǒng),讓非遺在下一代手中薪火相傳,,未來我們還會引入更多民俗項目,,豐富孩子們的精神家園。”
一審:何唯
二審:潘德銘
三審:龔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