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23
枝江融媒(通訊員 董叢叢)胡光琴,枝江市衛(wèi)民苗木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1984年,,胡光琴和丈夫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承包家鄉(xiāng)30畝梨園,嘗試花果苗木種植,把一片梨園裝扮成了植物王國的“復式樓”,將家園裝扮得錦繡如畫,取名“衛(wèi)民園林”,。
經過近四十年辛勤耕耘,夫妻倆成長為園林設計和建設方面的專家,。他們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思想,,結合園內豐富的植物資源、文化特色,開展“走進衛(wèi)民生態(tài)園,,唱響金山銀山曲”“走進奇石化石館,,觸摸地球地質脈”“走進繡花剪紙坊,傳承非遺新體驗”“徜徉園林辨植物,,制作標本增見識”等多種研學體驗活動,,受到廣大家庭的歡迎。
胡光琴
孝在細微處的榜樣,。胡光琴悉心照顧患癌公公一年多,,陪伴他度過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為了讓婆婆盡快從老伴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她每天把園田里的菜弄好,,一大早用汽車把老人家送到市區(qū)菜市場去賣菜,幫她打發(fā)日子,,用行動弘揚中國婦女的純樸與善良,。
胡光琴家庭
嚴在實處的子女教育,。胡光琴身體力行,,從不缺席孩子成長的瞬間,在細節(jié)中教會子女成為誠實守信之人,。兒子黃雷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天到鄰居的菜園里摘回三條黃瓜吃,被從地里勞動回來的胡光琴看見了,。得知沒有得到鄰居的允許,胡光琴教導兒子“別人不知道,,你這就叫偷,。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拿了五塊錢要他給鄰居送去,。兒子上大學那天,臨別前胡光琴遞給他一個紅包,,告訴他一定要到校后才能打開,。兒子到校后,小心翼翼地打開紅包,,原來是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一分一厘常記量體裁衣,。”女兒黃玲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秉承了父母的勤勞與善良,事業(yè)家庭一肩挑,相夫教子兩不誤,。
樂于傳承的清廉家風,。2022年3月,胡光琴在衛(wèi)民園林研學基地興建家風家訓文化長廊,,選取了枝江本土部分先賢的家風故事,,既是很有特色的鄉(xiāng)土歷史文化教材,也是清廉家風精品路線的打卡地,。自興建以來,,已接待6000多人次前來參觀學習。圍繞清廉家風文化長廊內容,,胡光琴組織人員編寫了《傳承清廉家風,,扣好人生扭扣》課件,讓新時代的家風傳承從娃娃抓起,。
胡光琴
良好的家風,,不僅在胡光琴的家庭得以傳承,更引領著枝江市千萬家庭向上向善,、奮斗追夢,。胡光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光榮地出席了全國婦女第十二次代表大會,,胡光琴家庭也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來源:枝江市婦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