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4-27
春和景明,武陵山脈腹地,。十八洞村青石鋪路,、木屋錯落,等待前來觀光的游客,。
村民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前,,笑著向外觀望。堂屋正中央,,一張老照片掛得端端正正,。
在歷經(jīng)8年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這個藏在偏僻山谷,、一度閉塞落后的苗族村寨名揚中外,。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十八洞村和中國其他貧困村一樣,,命運從此改變,。
這個故事要從那張照片講起。
“怎么稱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我今年64了。”
“你是大姐,。”
……
照片上,,總書記與石拔三老人的手緊握著。這段樸素對話,,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印象深刻,。
2013年11月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他想多看看真正的貧困村,,了解鄉(xiāng)親們的生活狀況。
雖然山奇水秀,,那時十八洞村卻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地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交通閉塞、人均耕地少,,群眾生活長期徘徊在貧困線以下,。
“總書記進山的路,還是當時在省民委幫助下新修的一條毛路哩,。”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說,。
總書記到訪時,石拔三一家人住在黑黢黢的房子里,,唯一的電器是一盞5瓦的燈泡,。她兩個女兒嫁到別村,老伴施齊文長年患病,。
“家里窮沒電視看,,我根本沒認出來、更沒想到眼前的人就是總書記,。”石拔三不好意思地回憶,,那時她只會說苗語,性格內(nèi)向,??煽倳浻H切地拉著她的手走進她家小木房,揭開米倉蓋子問糧食夠不夠吃,,走到豬欄邊看養(yǎng)的豬肥不肥,。
從石拔三家中出來,,總書記又來到施成富、龍德成夫婦家探望,。在院壩上,,總書記與鄉(xiāng)親們圍坐,邊聽邊問,。談起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他形象地打比方,要建檔立卡摸清每戶致貧原因,,不能“手榴彈炸跳蚤”,。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針對十八洞村偏僻、老人孩子婦女多的狀況,,他提出對策:“還是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一戶養(yǎng)幾頭黑豬,、一頭黃牛,再養(yǎng)幾只山羊,,這總能辦得成,。”這個精準務實的對策受到群眾的一致歡迎。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這次談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精準扶貧”,成為脫貧攻堅實踐的行動指南,。
路走對了,,再不怕遙遠。
十八洞村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讓“精準”二字落地生根:建立規(guī)范化,、程序化機制,精準識別扶貧對象,;修通了路,,精準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3年多時間,這個村全部脫貧,。
十八洞村的變化是一個縮影,。8年時間,近2000萬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貧困人口動態(tài)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25萬多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縣級以上單位派出駐村干部,做到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實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最終成就了近1億人擺脫絕對貧困的減貧奇跡,。
離開十八洞村后,總書記一直惦記鄉(xiāng)親們,。2016年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現(xiàn)場,,得知村里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大變樣,,大齡男青年“脫單”有了新進展,,他欣慰地笑了。
如今,,石拔三學會了幾句簡單普通話,,還加入了村文藝隊。“吃得好,、穿得好,,日子過得開心。盼著啥時候還能看一看總書記,!”
來源:新華社